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linjianda2011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深山守耕者  

2011-10-05 12:41:47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深山守耕者

(散文)

林建达

我和小苏驱车去他老家,劝他父亲老苏下山。

二十年前,我也做过一次老苏的“思想工作”。那年,小苏念初一,我是他的班主任。下学期开学,老苏来校找我,要我想办法让小苏读不好书,否则不让他读。我愣住了,天下不想让儿女读好书的,看来只有他一人。问原因,他又不解释。

下学期读下来,小苏的成绩依然年段第一名。老苏急了,真不让小苏读了。我更急,不让流生,是班主任的责任;更主要的,我当班主任这么多年,好不容易才出了个年段第一名的学生,即使自己掏钱,也要让他读。不管他家在深山老林里,我硬是走了三十多里山路去家访。老苏不让小苏读的原因,居然是小苏的姐姐和哥哥都考上大学,他怕小苏再考上大学,又离他远走高飞。我用了很多方法,劝、求、激、骂都用过,就是无效。我只好“耍无赖”,说他不答应,我就不下山。我“赖”在他家三天两夜。他被我的真诚感动,更怕耽误我的功课,答应了。

小苏大学毕业后,分配在市政府工作。

二十年来,老苏那村子百来户人家,陆陆续续举家迁移,或进城打工,或到镇上买房定居,只剩下老苏夫妇留守山上。三年前,老伴去世,老苏孑然一身,无论儿女怎样劝说都不肯下山。小苏想起二十年前那事,请我帮忙。我知道很难说动老苏,但决定一试。

这次去他家,已有水泥公路通往山里,不必走那么多山路。我俩到一个村子,已是十一点多。在一家小饭店吃了午餐,把车寄存好,我俩开始爬山路了。

午后一点多,我俩到了目的地。这是条山沟,有一条小溪。百来户人家零星地分布在小溪两侧的山坡上。路过看到的房子,人去楼空,只有铁将军把门。大部分茶园已荒芜,茶树如灌木林一般;有小部分茶园,茶树还修剪成一垅一垅的。田地没人耕种,长满了野草。我暗自叹息:多可惜啊!

远远就可看到老苏家的房子,只见老苏站在门口张望。由于事先联系,他已在等候我俩。他看到我俩了,向我俩招手。我俩也向他招招手。

真所谓看山跑死马,眼看快到老苏家,可得再爬十多分钟路,才到。

见到我,老苏很高兴,一叠连声说“贵客”。进了屋,他燃起炭火,把已烧开的水再烧开,泡茶,寒暄。

这村子,原是通电的,只剩下他一人后,出于安全考虑,经他同意,镇供电所停止供电,烧水用炭,炊事用柴,照明用油灯。儿女们怕他走夜路,给他买了手电筒、矿灯;为了和他保持联系,给他买了手机,手机又有备用电池,可轮流充电;怕他寂寞,给他买了收录机,让他听广播,听歌曲。住在镇上的女儿女婿,经常上山看望他;迁到镇上的一些老人,有时候还上山来管理一小部分茶园;有时,他也下山去走走。

他种植水稻、地瓜、花生、蔬菜,养鸡、鸭、兔,管理一小部分茶、果,有时去溪边钓鱼虾。他说这山上有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宝,只是他一人,年纪又大,管不来。

他留我过夜。我说行。他好不高兴,叫小苏带我去钓鱼,自己也忙起来。

溪水不深,清澈见底。在一处水流比较平缓的地方,我钓鱼,小苏钓虾。钓虾的方式与钓鱼不大一样,手里拿根短杆,短杆一端系着钓线,钓线垂放在溪沿水草处,拿杆的手微微上下抖动。片刻,小苏便钓上来一只虾。

老苏宰了一只鸡,一只鸭、一只兔,挖了几个鲜嫩的竹笋,摘了几样鲜嫩的蔬菜,加上鱼虾,再加上自酿的红酒,这就是晚餐。鸡鸭是土生土长的,鱼虾是野生的,特别有味道。红酒甜甜的,我喝了不少。

晚餐后,夜幕降临了。老苏点亮花生油灯。灯下,我们聊天。我想如何劝他下山。可红酒后劲大,酒劲上来,我醉了。老苏见状,叫小苏扶我去休息。

第二天早晨,我起了床,出了卧室,见天井边缘的一条长凳上,放着已打好了水的脸盆、牙杯,旁边放着新牙刷、新毛巾,还有牙膏,显然是要让我用的。大门已开,老苏父子都不在屋里。我盥洗后,走出屋外,见他父子俩正在挑水浇菜。我过去帮忙,老苏没劝阻,竟说:“让你体验一下农家乐吧!”

我提着清清的水,浇着绿油油的菜,果真产生了稼穑之趣。

我真有点羡慕老苏。我打量着他:他年近古稀,两鬓斑白,脸上爬满皱纹,但身板还很硬朗。我觉得不是很有必要劝他下山,倒是很怪村里没人肯留下来陪他,好好利用这山上丰富的资源?我问:“老苏,能不能劝村子里的人,尤其是年轻人,回来耕种这块土地?”

“哪有可能?”他叹气说,“现在年轻人不多,一部分上大学吃公家饭;一部分进城打工;一部分被父母宠坏了,只吃不做;一部分不良青年,别惹事就得谢天谢地,还能指望他们干活?”

我想起了二十年前那事,问小苏:“假如你没上大学吃公家饭,那么,你是选择离开这里,还是选择与你父亲一起留守?”

小苏想了好久,说:“我无法回答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小苏说:“就目前讲,我会选择离开,因为我现在根本没有留守这里的情感。假如我没上大学,那我会有怎样的经历,会不会有留守在这里的情感,无法想象,所以无法回答。”

“看来,”我说,“你也无法理解你父亲留守这里的情感。既是这样,那就尊重他吧!你们作为儿女后辈,能常回来看看,他会很满足的。”

“有空才回来。”老苏说,“把回来看我作为一种硬性负担,我很不爽!”

我心里五味杂陈:以前,我总认为劝老苏让小苏读书上大学,是做了一件大好事;现在看来,未必……。唉!怎么说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36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